北京中考在线

登录 | 注册

北京2017中考语文真题解析

2017-06-24 16:13|编辑: 杨老师|阅读: 899

摘要

2017年北京中考语文真题已经公布,今年中考语文真题注重联系现实生活,设置整体情境,关注学科联系,全面考查学生的能力。

2017年北京市中考语文命题继续坚持体现以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立德树人思想,继续坚持体现以彰显民族优秀文化为基础的人文教育导向,继续坚持考查以创新能力为基础的语文核心素养。

试卷在素材选择、情境设置、语言实践、名著阅读、能力综合、学科联系、板块勾连,以及对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的考查等各方面都有新突破。

1、突显试卷立意,精选命题素材

坚持立德树人是最根本的价值取向,贴近现实生活是最主要的选材依据,突显核心价值观和优秀文化是最基本的判断标准。

如现代文阅读选用王本道的散文《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强调作为一个普通人也要有属于自己的价值和理想,彰显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议论文阅读《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论述了保持名节操守、坚持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对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再者,从社会大课堂和生活实践中选取命题素材,有参观名人故居,有专题展览,还有主题班会。又如,在书法板块选用古代名人名帖,在文言文阅读板块选用体现古代社会“以人为本”思想的课外文言语段,在多文本阅读板块中加入统计图,在情境写作板块选用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素材。

所有这些,都表明命题素材的选择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联系实际、传承文化的命题需要,为实现整个试卷的立意提供了有效保障。

2、联系现实生活,设置整体情境

“基础·运用”板块采用了设置整体情境的命题方式。试题以参观名人故居为主题,设计了判断名人故居、书写参观感受、填写对联、修改展览前言等活动内容,将文学常识、修辞方法、标点符号、句子表达等语文基础的考查融入其中。试题联系现实生活,设置整体情境,提高了对考生掌握语文基础以及运用语言的考查实效。

3、体现学科特点,注重语言实践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运用的学科。试卷主要从三方面加强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一是考查语言运用的准确性,例如,在表达参观感受中考查修辞方法的使用;又如,根据设置的情境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的能力。二是修改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和表达不恰当的语句,例如,让考生修改展览前言中的标点符号和表达欠妥的语句。三是在阅读理解中考查考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例如,在议论文阅读考查中,根据上下文的内在联系选择表达不同意思的复句形式。

4、推进名著阅读,加强正面引导

较之往年,今年名著阅读板块的考查有四个明显变化。一是更加注重对整本书阅读效果的考查,例如,让考生从阅读过的一部名著中找出中心人物,并结合整本书说明这一人物在作品中是如何发挥中心作用的。二是注重考查对作品思想的认识,例如,让考生从《论语》六则中选取一则谈谈对孔子思想的认识。三是注重考查考生阅读名著后的个人感受,例如,让考生联系《鲁滨逊漂流记》中的相关内容谈自己获得的启示。四是扩大名著阅读的考查范围,以往试卷一般仅在名著阅读板块涉及三部名著。今年在“基础·运用”板块中也有对名著阅读内容的考查,甚至在现代文阅读中也要求考生联系读过的相关文学作品作答试题。

5、考查核心素养,实现多种综合

考查考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2017年语文试卷的一个中心内容。例如,在“基础·运用”板块中融入名著阅读和课外文言文阅读,将连环画阅读和情境写作相结合,在试卷中实现了语文不同内容领域的整合。又如,在阅读板块中结合具体语境考查注音和词义理解,实现了不同语文能力的整合。

6、关注学科联系,全面考查能力

语文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因此需要在跨学科阅读、写作中全方位考查考生的语文能力。2017年试卷中的多文本阅读板块集中体现了这一点。这个板块选取的是有关“新能源”的阅读材料,其中涉及太阳能、风能、潮汐能以及可再生能源、环境保护等物理、地理学科的知识。试题让考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学科知识不但对“新能源”作出解释,而且对“新能源”的发展作出判断。这些都是在联系相关学科知识背景的基础上,综合考查考生的语文能力。

7、加强整体设计,注意板块勾连

试卷不但在语文基础、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等方面进行整体设计,做到每个板块的考查各有侧重,而且尽量追求各板块之间的相互勾连。例如,在“基础·运用”板块有判断故居位置,有参观展品,有写阅读感受,还有写展览前言,这就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参观活动。又如,记叙文《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表现的是对人生价值和理想的认识,议论文《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阐述的是对名节操守和理想信念的坚守,作文题“    贵在真”要求写出为人做事的道德标准,这就在不同板块的相互勾连中形成了以理想道德为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主线。

8、注重思维品质,考查创新能力

2017年语文试卷在如何有效落实对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的考查方面,又做出了新尝试。例如,在记叙文《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的阅读考查中,不仅要求考生根据前三段内容提出问题,而且要求考生说出所提问题对阅读文章所起的作用,这就加强了对所提问题的正向引导,体现出对考生思维的准确性和连贯性的考查。又如,大作文“题目二”设置了具体的情境,为考生大胆创新、展开想象提供了条件或可能。

西城教育研修学院中学高级教师 穆聪:

基础·运用

立足书法、名人故居两大素材主题

2017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基础?运用版块命题采用“欧阳询书法”及“北京名人故居”两大素材主题。

“书法”命题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题干给出了欧阳询书法的基本特点,图片为《九成宫醴泉铭》选帖。在此语境之下,考查书体判断、笔画笔顺及书法鉴赏能力。值得一提的是书法鉴赏四个选项,均为古人评价,文字精炼而典雅。考生判断时也要读懂这些平易浅近的文言文句。

“名人故居”主题充分体现“北京”的地域文化特色,实属“北京的历史文化名片”。此主题与考生的“社会大课堂”实践生活相联系,从参观到写感受,再到办展览,再现了考生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试题一方面考查了修辞、词语运用、标点符号、病句等知识点,另一方面又与名著阅读、对联补写,语段中的语言运用相勾连,考查考生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真正掌握语言文字的能力。

默写题目稳中求新,其中第(3)题考查与“历史名城”相关的诗句,强调“读过”,允许诗句中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旨在考查考生对中华优秀古诗词的感悟和理解,积累和运用,也是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

北京市育才学校中学高级教师 何连福:

文言文

选择课内外对读形式

今年文言文考查选择了课内外对读的形式,课内材料是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外对读是《国语·勾践灭吴》。

试题既有对文言字、词、句意的考查,还涉及句式表达及内容理解和文本体现的思想理解,层层深入地考查了考生文言文学习情况,注重展现考生学习、思考、归纳、整合的过程及迁移、运用能力,也考查考生借助文本把握古代人文思想的能力。

如第6题,不是简单判别翻译句子的对错,而是在翻译理解句意基础上,结合全文进行判断,形式灵活新颖。第7题需要考生疏通文本,梳理归纳两个文本的内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说明共同体现的思想,将文本阅读理解进一步深化,引导考生关注文本所反映的人文思想,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思想性。

门头沟区教师进修学校高级教师 李玉兰:

多文本阅读和议论文阅读

强调在运用中考查语文知识和积累

2017年北京中考语文试卷,在现代文阅读方面,继续坚持体现核心价值观,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阅读材料的大语境中,融入了关于汉字读音和词语理解等基础知识的考查,强调在实际运用中考查语文知识和语文积累。

议论文阅读的题目是《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精心选材,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且凸显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议论文阅读与记叙文阅读一脉相承,都体现了对生命的价值和理想的追求。

现代文阅读考查考生的综合阅读和深入理解能力,加强学科教学内容与社会、自然的联系,让考生学习鲜活的知识与技能。试题注重能力,突出综合性,把语文阅读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勾连。在“新能源”上做了尝试:基于考生初中所掌握的自然学科的背景,考查其文本阅读的能力;基于考生对文本的阅读,概括认识新能源;根据文本中的相关信息对“新能源的作用”做出判断;把文本中两个图表结合起来,考查考生读图和文本内容的深入思考和逻辑认识能力。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高级教师 夏满:

名著阅读

“稳中求进”、“进中求新”

2017年中考名著阅读试题,具有“稳中求进”、“进中求新”的特点。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稳”,主要体现名著阅读考查的方向。试题所涉及的七部作品涵盖了一部古代文化经典、三大文学名著、两部现代名著和一部外国优秀文学作品。

“进”,首先表现为名著阅读的考查阅读量大,考查内容丰富。从考查的书目看,试题涉及了《考试说明》要求的2017届考生必读的七部名著,超过全部必读书目的三分之二,分值、考查作品数量和文字量都有所增加。从考查内容看,试题要求考生把握作品的主体内容,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领会作品的思想意义等。

“进”,其次表现为试题注重考查对名著阅读的整体把握与个性化的阅读感受。名著阅读能力的考查,主要表现为三个阅读层级:基础阅读,把握名著的基本内容与主题;关联阅读,建立局部与整体关系;个性化阅读,表达个人的阅读理解与感悟。老舍的《骆驼祥子》与鲁迅的《朝花夕拾》,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代表作,试题主要考查把握作品主要内容、简要了解作者、感知作品的艺术风格等内容。对这两部名著内容的考查处于第一层级。《鲁滨逊漂流记》主要考查了主要情节与主要人物,并初步建立二者之间的关联,考查的是名著阅读的第二层级。《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考查了主要人物、主要情节之间的联系,还考查了考生阅读名著后的独特感受,考查的是名著阅读的第三层级。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高级教师 夏满:

文学作品

侧重考查阅读核心能力

文学作品取材体现时代主旋律。《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描述卑微的蒲公英用心生长、开花、追梦的情形,引发考生对生命价值、理想信仰的思考。命题素材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贴近考生的现实生活,注重在试卷中体现对考生立德树人的教育。

试题命制立足考查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侧重考查阅读核心能力。试题根据文章理解的层次要求与文本体式阅读的规律,着眼于文学作品的形象感受、理解感悟等阅读行为,分别考查了整体把握、形成解释、质疑探究等阅读核心能力。问题的思维容量大,作答需要历经分析综合、发散聚合等思维操作过程,着重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

题型设计注重加强试题的开放性,在展示考生学习与思考的过程中,考查考生的创新能力。例如:第16小题,阅读前三段,就其内容或写法提出一个问题,并简要说明这个问题对阅读这篇文章有怎样的帮助。试题考查考生在阅读中质疑并提出问题的能力,并说明这个问题对自己阅读文章的作用,又考查了问题解决能力。

东城区教师研究中心中学高级教师 魏澄之:

作 文

继续沿用“二选一”形式

今年的大小作文仍然采用“二选一”的形式,小作文一篇注重联系考生生活,在同学聚会中描述曾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游戏,与同学分享童年的快乐;一篇是实用文体写作,让考生结合给出的六福连环画,围绕“讲述历史故事,传送中华文明”的主题,拟写一段发言稿。大作文一篇是半命题作文“    贵在真”,不限文体(诗歌除外);一篇是让考生发挥想象,写一篇记叙文,写出发生在神秘莫测的森林王国中的故事。具体而言,今年的作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小作文第一个题目旨在引导考生聚焦童年快乐的“瞬间”——游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下棋、猜谜、折纸等游戏,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要素。而大作文题目一给出的核心词“贵在真”更是强调了追求真、崇尚真,直接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两个作文题让考生在作答试题时不仅接触到体现核心价值观和获得对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的试题素材,还让考生在作答试题时能够展示其对核心价值观的接受程度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认同程度。

大作文第二个题目属于想象作文,不仅考查考生讲故事的能力,而且考查考生把故事讲好的能力。

这个过程不仅考查考生在与花草树木、飞鸟虫鱼、泉水山石对话、接触、交流中的想象,还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因为作文导语中有“你又会有怎样的收获”,这就意味着考生的想象不仅要丰富,还要合理,不能信马由缰,要符合思维的逻辑。

今年小作文第二个题目既涉及与当今热点的“一带一路”有关的题材,而且体现了语文和历史学科的整合。张骞出使西域,是初中历史中西汉时期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史实。但是这个史实是以连环画形式出现的,考生要想完成以“讲述历史故事,传送中华文明”为主题的发言稿,就必须读懂连环画的“图”与“图”下面的文字,体现了对考生理解、分析、提取和概括信息等阅读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

声明:本文转载于北京考试报微信公众号(ID:bjkaoshi),由北京中考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BJ_zkao)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北京2017中考语文试题真题

北京2017中考语文试题真题答案

2017北京中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2017北京中考真题2017中考真题解析

没有更多了

  • 2024北京中考

  • 北京中考体检

  • 2024北京初三一模

  • 2024中考特长生

  • 中考分数线

  • 中考志愿填报

  • 2024校额到校

  • 市级统筹

  • 自主招生

  • 一分一段表

  • 招生计划

    招生计划

  • 录取分数

    录取分数

  • 志愿填报

    志愿填报

  • 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

  • 中学库

    中学库

  • 试题库

    试题库

长按保存二维码↓微信扫一扫加关注哦↓

太星初升高

BJ_zkao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