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考在线

登录 | 注册

《红楼梦》署名有变化,这些知识点不可不看!

2018-03-02 17:18|编辑: 马老师|阅读: 323

摘要

近日,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四大名著珍藏版”,将其中《红楼梦》的署名由“曹雪芹著,高鹗续”变为“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红楼梦》一书再次引发读者的关注。

《红楼梦》署名有变,这些知识点不可不看!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曹雪芹

近日,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四大名著珍藏版”,将其中《红楼梦》的署名由“曹雪芹著,高鹗续”变为“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红楼梦》一书再次引发读者的关注。

《红楼梦》诞生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由我国清代著名文学家曹雪芹历经十年呕心沥血完成。该小说不仅是作者自身人生经历的写照,在文学创作手法方面也堪称世界小说界的典范。现在流行的版本体系分120回“成本”和80回“脂本”两种。《红楼梦》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集中体现了中国社会的人情事故,堪称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围绕它的品读和研究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问——“红学”,深刻影响着现代人的学术文化生活。

署名变化背后的故事

《红楼梦》正式出版之前都是以抄本的形式流传。起初,曹雪芹身边的朋友都知道他写了这样一部出色的作品,借来读完之后想保留一个副本,于是就找人来抄,所以很多抄本都是不同的笔迹。到后来,这些抄本有了市场价值,大概一部书卖十两银子,这时候就有人组织一个“班子”来抄,这样就留下了各种版本。直到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程伟元、高鹗第一次整理出版一百二十回活字版,这样才有了印刷本,从此以后是印刷本时代。我们今天看到的一百二十回中的后四十回,唯一的依据就是程伟元、高鹗这个版本。程伟元、高鹗在程乙本序里提到,后四十回是“买来的一批材料里面发现的”。

“从写作的角度来讲,一个作家已经写成了一部一百二十回小说的前八十回,而对后四十回一点设想、构想都没有是不可能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周绚隆说,程伟元、高鹗的年代比我们离那段历史近,因此整理后四十回可能有他的依据。从故事的完整性来讲,从维持《红楼梦》悲剧主题来讲,这个依据肯定有相当可靠的文献基础,只是我们今天没法证明它,所以应该承认程伟元和高鹗是这后四十回的整理者,而不是作者。

另一方面,现在又无硬性材料证明后四十回一定是曹雪芹留下的,所以珍藏版暂用“无名氏”,给后续研究留出余地和空间。

回顾小说中的经典片段

林黛玉进贾府

黛玉的母亲死后,外祖母贾母怕她无人照顾,便接她到贾府。黛玉进贾府拜见了贾母、贾氏三姐妹、凤姐等人后,又到邢夫人、王夫人房间,最后回到贾母处与宝玉相见。宝玉见黛玉没有跟他一样有玉,便将通灵宝玉摔在地上,惹得黛玉伤心落泪。

探微恙互看金玉

宝钗生病,宝玉到梨香院前去看望。宝钗要看宝玉之玉,只见正面写着通灵宝玉,下面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反面写着“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莺儿说玉上的八个字与宝钗锁上八个字正好一对儿,宝玉也要看宝钗的金锁。上面写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莺儿说是癞头和尚送的,觉得这几字和宝玉的像是一对。宝钗没等她说完就把她支开了。(宝玉要吃冷香丸,宝钗不给。黛玉来了,见宝玉、宝钗在一起,心下不悦。雪雁给黛玉送手炉,黛玉趁机奚落宝钗。)

宝钗扑蝶

芒种时节,按风俗是送花神的日子。宝钗到潇湘馆去唤黛玉。她远远看到宝玉走进院去就停住了脚。宝钗见一双玉色蝴蝶,十分有趣,想扑了来玩耍,就一路跟踪蝴蝶,来到滴翠亭上。无意听到小红和坠儿在谈一些闺房私话。为了避免尴尬和无趣,装出一付正找黛玉的样子,还大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

黛玉葬花

黛玉去怡红院访宝玉,因晴雯不开门,吃了闭门羹,又眼看着宝玉送宝钗出来,更生误会,不由触动了寄人篱下的凄凉心境。至次日,又恰遇饯花之期,于是在沁芳桥畔因满地落花勾起无限伤春愁思,感花伤己,含泪葬花,借落花悲叹自己的命运。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

刘姥姥为了答谢凤姐对她资助,带了一些时新果蔬第二次进贾府。

贾母在大观园里摆宴请客,给史湘云还席,留刘姥姥一起赴宴。在大观园里,刘姥姥惊叹连连。贾母叫惜春画大观园。凤姐和鸳鸯设法捉弄刘姥姥。吃饭时,骗她说错话,让她用金筷子夹鸽蛋,刘姥姥出尽了洋相,引得众人大为开心。

刘姥姥在宴会上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湘云把含在嘴里来不及咽下的“一口饭都喷出来”;林黛玉连气都笑岔了,伏着桌子只叫“嗳唷”;年幼的惜春,跑过去拉着奶母的手叫“揉揉肠子”;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着搂着宝玉。

国学大师说“红楼”

王国维

通过欲望的故事以寻找解脱之道,是悲剧中的悲剧

王国维认为,《红楼梦》是通过欲望的故事以寻找解脱之道。贾宝玉名字上的“玉”,是欲望之“欲”的谐音:“所谓玉者,不过生活之欲之代表而已矣。” 王国维分析了《红楼梦》第一百十七回中贾宝玉还玉给和尚的一段对话,认为不幸的生活是由自己之所欲,而拒绝、出世也不得不由自己。所谓玉者,欲也,还玉即意味着抛弃生活之欲。由此,《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不仅提出了人的生活之欲的大问题,而且看到痛苦产生于意志,终究也要由意志来解决。《红楼梦》的精神就在于“以生活为炉,苦痛为炭,而铸其解脱之鼎”,从而体现了人生的究竟、宇宙的究竟。“生活”、“苦痛”、“解脱”,这是全部人生的三要素,除此之外,没有人生,也没有世界。

杨绛

其实,曹雪芹也有不能掩饰的败笔

我先把曹雪芹的败笔,略举一二,再指出高鹗(高鹗整理)的后四十回,多么有价值。林黛玉初进荣国府,言谈举止,至少已是十三岁左右的大人家小姐了。当晚,贾母安排她睡在贾母外间的碧纱橱里,贾宝玉就睡在碧纱橱外的床上。据上文,宝玉比黛玉大一岁。他们两个怎能同睡一床呢? 第三回写林黛玉的相貌:“一双似喜非喜的含情目。”深闺淑女,哪来这副表情?这该是招徕男人的一种表情吧?又如第七回:“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么,别人不挑剩的,也不给我呀。’”林姑娘是盐课林如海的女公子,按她的身份,她只会默默无言,暗下垂泪,自伤寄人篱下,受人冷淡,不会说这等小家子话。林黛玉尖酸刻毒,如称刘姥姥“母蝗虫”,毫无怜老恤贫之意,也有损林黛玉的品格。

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多么入情入理。曹雪芹如能看到这一回,一定拍案叫绝,正合他的心意。故事有头有尾,方有意味。其他如第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黛玉临终被冷落,无人顾怜,写人情世态,入骨三分。

高鹗的结局,和曹雪芹的原意不同了。曹雪芹的结局“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高鹗当是嫌如此结局,太空虚,也太凄凉,他改为“兰桂齐芳”。我认为,这般改,也未始不可。

钱穆

“有感慨,无寄托”

国学大师钱穆1955年在香港新亚书院讲授中国文学史课程时,用历史的视野将中国文学从起源一直讲到清末章回体小说。在谈到《红楼梦》时,他说,中国文学“无史诗、无神话、无悲剧”,红楼梦也不算真正的悲剧,只是解脱而已。以“史”的标准来衡量,他对《红楼梦》的评价是“有感慨,无寄托”,“清代中叶以后,渐渐死于安乐,如《儒林外史》《红楼梦》,皆安乐中垂死之象。”钱穆从他独有的历史观出发,对《红楼梦》及其作者虽有褒许,更多的是批评。

经典走出书斋,走进教科书,走进考场

作为具有高度思想和艺术性的经典,《红楼梦》中有些篇章也被选入我国中小学校语文课本中,比如《香菱学诗》《林黛玉进贾府》,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作者的创作、描写手法,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做铺垫。近几年,有些省市的中考考命题中,《红楼梦》进入必考范围。

下面附2016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语文试题,希望指挥棒能更加警醒我们常读经典,让经典浸润我们的思想,启迪我们的人生。

附答案。您答对了吗?

声明:本文来源于天下语文, 据《济南时报》、豆瓣APP、《当代》杂志、,由北京中考在线团队-中考升学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BJ_zkao)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初中阶段,红楼梦必考79道题,含答案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红楼梦知识点红楼梦署名变化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