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考在线

登录 | 注册

考生必看:解读中考必考经典文学作品《论语》

2019-02-28 15:21|编辑: 黄老师|阅读: 954

摘要

北京中考在线团队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中考必考经典文学作品《论语》的解读,帮助考生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

考生们都了解在中考的时候会考一些文学作品,但是很多考生对于这些文学作品并不是很理解,北京中考在线团队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中考必考经典文学作品《论语》的解读,帮助考生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

中考怎么考《论语》之题型解析

钱玮:

近十年中考语文试题中,直接考查《论语》的分值分别为15年2分,16年2分,17年4分,18年3分。中考的九个名著阅读篇目中,《论语》在中考试题中,出现的很早,而且命题方式也非常灵活。历年中考试题中,直接考查《论语》的题型主要为:理解性默写、分类选择题、简答题三种。

第一种题型:理解性默写。

如07年中考默写第(4)小题,

《论语》中论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两句话是: ; 。(2分)

15年中考默写第(3)小题:

当有远方的朋友到来时,我们常借用《论语》中的“______,______”来表达喜悦的心情。(2分)

在理解性默写题目中,考察的是《论语》部分语句的准确记忆,既可从核心概念出发也可从具体生活语境语法来命题。

第二种题型:分类选择题。

如16年中考名著阅读部分,第11小题:

下面是《论语》中的九则语录,其中有论述学习的,有论述治国之道的,也有论述其他内容的。请你将论述学习和治国之道的语录分别都挑出来。(只填序号)(2分)

这类题目的着眼于《论语》章句的论述角度。不仅要求通晓句意,还必须有归纳概括提炼的能力。

第三种题型,简答题。

如18年中考出现在议论文阅读中的第24题:

下面是《论语》中关于学习的两则语录,哪一则有助于你理解上面的文字?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简答题的命题形式非常灵活,往往既涉及论语的具体语段,又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或者所属文本进行分析,是《论语》考查中的综合题。

中考《论语》考点分析

钱玮:

(一)《论语》有哪些需要记忆的知识呢?

1.2019年考试说明中,背诵默写篇目部分涉及到四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2019年部编版教材较之前的人教版教材有所调整,以上均出自七年级上课本第12课《<论语>十二章》。

2.孔子的生平和主要经历。如: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了解《论语》中出现的人物身份。如2019年中考新加入的“公冶长”这一篇,叙说孔门弟子承受孔子学术的造诣,无论为德业或者学问,各人都自有他的所长,各自显出他学养和见地的一面,以此而见孔子学术精神体用的全貌。如公冶长、子贡、冉雍、南荣、颜回、子路、子夏等等,对这些人物生平不需要太深入的了解,但是要明确知道他们的身份,以便于了解相关语录的谈话背景和涉及方面。

如果有时间的话,我建议同学们要争取把《论语》中比较常见的章节背下来,首先是把七上课本中涉及的十二章背下来,然后是“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五篇中,与学习、个人修养有关的章节。我认为,没有什么比背下来更有助于理解和运用的了。勤能补拙,熟能生巧。

(二)理解

在记忆——理解——应用 这三个能力点中,理解是根基,记忆是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体验和应用是在准确理解基础上的活学活用。

(三)应用

属于名著考查中的高阶能力。如2018年中考第24题:

下面是《论语》中关于学习的两则语录,哪一则有助于你理解上面的文字?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①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是18年中考议论文阅读的一道题。文章中心论点是“读书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读书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循序渐进是最基本的方法。”核心是“循序渐进是读书的基本方法”。

西城区教研员吴东老师在一次评课中曾经说道“名著阅读试题的设置是为了引导学生阅读名著,而不是用犄角旮旯的小情节来考倒学生,这是此题设置的初衷,也是这类试题的命题出发点。试题方向由指向名著作品的内容,转而指向读者阅读名著的感受。将感受和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合起来考查。此外阅读需要交流,这也是将来阅读考查的一个内容。”

中考《论语》复习建议

钱玮:

背诵默写的内容难度很小,且是课内学习,在复习时,大家应结合课下注释和老师的讲解,准确掌握课内这十二章的译文和含义,做到答题快、准、对,在此不赘述了。

1.了解字面意思。

这个环节是之后理解和应用的根基,不可轻率而过。北宋理学家程颐说:“凡看文字,须先晓其文义,然后可以求其意。未有不晓文义而见意者。”大家读论语要慢一些,稳一些。

2.形成整体认识。

《论语》和中考涉及的其他名著不同的地方在于,其他的名著都是整本书,有前后连贯的章节,即使是像《朝花夕拾》这样的回忆性散文集,也是由一篇一篇有完整情节的散文构成,之间还有时间和作者思想变化的脉络关联。但是大家在读《论语》的过程当中就会觉得比较困难,因为论语由一章一章的语录构成,乍一看这些语录之间是没有任何关联的,所以在家在读的过程当中,很难形成对于论语某一章节的整体认识,觉得非常的零碎。

但是《论语》毕竟不同于《海底两万里》这样的小说,如何把论语当成整本书来进行阅读呢?

我有两个学习建议,分类式阅读和写作式阅读。

分类式阅读。请大家在读《论语》时在手边放置活页纸,按照不同的核心概念抄录论语。如“夫子论政”“论学”“论孝”“论礼”等等,一方面通过抄写熟悉篇章内容,一方面进行内容分类、整理,在分类的同时,构建《论语》的思想体系,知识脉络。

写作式阅读。梁漱溟先生曾经说过,孔子的东西不是一种思想,而是一种生活。读《论语》,要从中读出孔子的人生。有几个问题,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边读书,边思考,边脑补,边创作。

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人修养、思想认识、处世态度)

孔子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学习、交友、教学、为政、游历)

孔子都有哪些学生,想象一起交流学习的场景。(围绕几个核心概念进行讨论,如孝,如孔子品评弟子们。)

可以尝试着将这些问题写成《我所认识的孔子》《孔子二三事》《我在孔子的课堂上》这样的小文章,既可以增加兴趣,还有助于形成对《论语》的整体认识。

3.勾连知识储备

《论语》是中考九本名著中,唯一一本议论性质的。它涉及的思想领域非常宽广、厚重,但因为没有情节,理解起来又非常枯燥。因此,阅读《论语》,要注意联系已有的文化知识和阅读体验, 以《论语》为出发点和根基,以其他的文学作品为枝叶,透过层层叠叠枝叶间的缝隙,投射出《论语》思想的光辉。

声明:本文来源于教育面对面RBC公众号,由北京中考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BJ_zkao)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总分670!统一考试统一命题!2024北京中考政策分值详情

这3类学生不得录取!2024年北京中考对不予录取考生的规定来了!

2024北京中考时间确定!6月24日-26日开考

2024年北京中考特殊学生如何录取?哪类学生属于特殊考生?

2024年北京中考哪类考生能加分?往届生加分吗?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中考必考文学作品中考必考经典作品《论语》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