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考在线

登录 | 注册

新中高考时代,我们需要这样培养孩子!来自京城8位名校长的建议

2019-04-09 18:27|编辑: 张老师|阅读: 306

摘要

“现代教育报优质教育协同发展论坛”再次开讲,八所京城中小学的名校长,就“新中高考背景下,育人模式如何变革”进行了探讨交流。

近日,“现代教育报优质教育协同发展论坛”再次开讲。本期论坛我们请到八所京城中小学的名校长,就“新中高考背景下,育人模式如何变革”进行了探讨交流,分享了他们的思考与智慧。

现代教育报优质教育协同发展论坛,简称“现教论坛”,是北京主流教育媒体打造的基础教育品牌活动,通常每两周举办一次,每期一个主题,每期邀8~10位嘉宾,嘉宾包括北京各区中小学校长,以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本期论坛为2019年第一期,此后将定期组织论坛,邀请各位校长专家分享智慧,共享经验。

以尊重为前提,给学生充分选择的权利

李冬(北京市顺义一中校长)

近年来,随着新中考政策的实施,根据对学校高中学生生源的调查,我们发现一些新现象和新变化。比如说,有些高一学生中考没有选考化学,对很多基础概念掌握不好。然而,当学生一旦发现化学的魅力、爱上学化学时,却发觉自己在知识结构上有很大的欠缺。

因此,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当学生不很了解某个学科时,是否需要以尊重学生为前提,给学生充分的选择权,以免过早圈定学生未来的成长路径。

其实,中高考改革也是为了与时俱进,追求科学发展,这就要求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弘扬科学精神。化学学科有助于人类认识自然与自然共舞,在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基准的生态文明时代,化学学科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另外,新时代提倡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很显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离不开化学学科的支持。

为此,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弘扬科学精神、塑造生态理念上,学校倡导“占据两端,择其中节”的教育理念:一端是我们要有格局、有占位,要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有一个契合,同节奏共呼吸;另一端打磨细节,在关键环节,要有精致的操作,不停留在面上,不搞花拳绣腿。

“我们的课程课堂应该朝向什么方向?我们的队伍建设是什么?”

带着这些思考,我们着力打造学校精品生态课程。生态课程着眼于三个方面:第一,强调课程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第二,强调课程的丰富性和选择性。第三,强调课程的实践性与本土化。同时,我们着力打造生态课堂,强调的是:尊重与对话,丰富与关联,开放与融合,反思与创造。

新中考考得“宽”,学生就要学得“宽”

卜海燕(北京市65中学校长)

改革后的新中考,越考越宽,越考越活。在这样的背景下,65中学抓的中心工作就是学校课程建设。在课程建设方面,学校下了大工夫,被评为北京市的2017年课程建设先进校。

学校的课程建设思路有两点:第一,以学校文化建设引领学校课程建设;第二,以精品特色课程建设带动学校的整体课程建设。学校构建“三层次四领域”和美课程体系。其中包含基础型、拓展型、融合型三个层次,四个领域分别是以故宫课程为代表的人文与社会领域,以航天课程为代表的社会与科学领域,以绘画设计冬奥会课程为代表的艺术与审美领域,以体育为主的跆拳道课程为代表的生活与健康领域。

此外,学校在初中开展综合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有机亚麻籽油课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2014年,学校建成北京市重点中学实验室——虚拟现实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开发虚拟现实课程。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与故宫的宣教部共同探讨研发各种学生受益的故宫课程,如:“御花园的石子画”“化蝶成寿”“我在故宫洗石头”“故宫脊兽”“八旗娃娃”等,这些课程内容贴合实际很受学生欢迎,并在历年各学科中考题中都有呈现,故宫课程同时入选了中国教育创新博览会。

另外,学校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开设的北斗导航、航天课程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丰富多样的课程体系满足了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也实现了学生的多样化发展。不唯分数论学生也是学校坚持的准则,学校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另外,学校提出的教学做合一促进了育人模式的转变,65中的孩子出去以后,基本都能做到彬彬有礼、大方得体,体现出了北京学生的精神风貌和素质。

考试以核心素养立意,学科需重构考查角度

林乐光(北京市九中校长)

新的考试改革,提出“四个考出来”,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考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考出来,把课程学习和学习的基础能力和九年或十二年的积累考出来,把社会大课堂所学的东西考出来。

近年来的中考试题中,已经明显释放了改革的信号。以前的考试是知识立意,后来是能力立意,从2014年以后变成核心素养立意。

比如,2018北京中考英语作文讲的是美德;2016年的北京中考物理要求看图估算国旗的宽度……这些例子都体现出新中考改革重在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考查。

随着考试改革的变化,各学科核心素养考查角度也在随之变化。国家的课程标准对每个学科的核心素养做出了明确要求:

语文重在语言建构和运用、思维发展和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和理解;

数学重在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英语重在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格、学习能力;物理重在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化学重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维,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生物重在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政治重在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历史重在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地理重在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此外,北京还利用空间结构树立课程改革理念:横向是跨学科教学的探索;纵向是在教育集团内针对各学段小学、初中、高中进行垂直整合;竖向则是课程德育的一体化构建。

做好生涯规划,引导学生为未来“选考”

何石明(北京市丰台二中校长)

改革后的新中考,不再一刀切了,简单地规定好学生考什么,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特长和优势去选择考试科目。中考的变化,我理解为教育更人性化了,更尊重孩子个性了,也更尊重老师的选择。

这需要学校从生涯教育方面开展相应的工作,引导学生基于未来一辈子的整体考虑,去选择考试科目,而不是简单选择眼前好学的、分数高的。

我们经常让孩子反省一天怎么过、一周怎么过、一学期怎么过,事实上,对于初中的孩子,我们更应该引导他们去思考这一辈子怎么过,包括将来从事什么行业、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等问题,如果没有这种宏大的思考,孩子只是看到眼前,就不会科学和理性,他将来可能会后悔。

美国心理学家提出过著名的“冰山模型”理论,认为冰山在水平面上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而不是主体,但更多的是水平面下面我们看不到的部分,才是主体,掩藏在水底下的,对孩子而言是内心的东西,往往容易被忽略,那深藏孩子内心的真善美,需要我们去激发、去唤醒。

教育的本质就是一种唤醒和激发——激发生命的觉悟,而生涯教育是激发生命最直接的途径。从2017年开始,丰台二中一直致力于研究并实践生涯教育。学校成立专门团队,做课题、做研究、开论坛,全体老师甚至是家长都参与其中,一起研究学生的生涯发展。

在让初中孩子选课以前,我们通过各种努力让学生做到四个认识——认识自我、认识学科、认识专业、认识职业,目标是让孩子自我觉醒,引导学生学会为未来做选择,为自己一生做选择,从而使教育达到一种理想的状态。

选择最适合的学习方式,挖掘学生“优势通道”

高淑英(北京市玉渊潭中学校长)

新中考方案有很大变化:一是尊重学生差异,鼓励个性发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选择参加中考的科目;二是降低了考试难度,但考核的内容更丰富,呈现方式更多样,更关注学科育人和核心素养的培养;三是更贴切生活,贴切社会,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能力;四是更加关注学习、成长过程,综合素质评价在不同程度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玉渊潭中学根据北京市中考改革的精神,结合立德树人和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重新审视学校办学理念、育人目标、课程方案、教与学方式以及管理机制,结合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学校校情做了对接、调整和优化。

改革不是从零开始,学校以往的经验是值得保留和借鉴的。我们在对接的过程中,更加强调学校原有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特色——“优势教育”。

所谓“优势教育”就是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对个体差异的积极一面的关注。注重从学生兴趣、爱好、特长入手,激发潜能,以优势发展强项,并由优势的发展带来成就感和良好体验以及自我发展意识,从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近十年来,玉渊潭中学一直坚持做“优势教育”,因为我们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教育者要不断发现学生的优势、发展学生优势。

此外,在中高考改革中,学习方式的变革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引导教师关注学习方式的研究,提倡结合学科特点,课程特色,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特点优势,选择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的方式进行学习。

从学校层面我们正在引导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开展有助于提升质量,面向未来的深度学习、项目式学习、主题式学习、混合式学习研究。

不管考试如何改革,教育都要“守正创新”

夏青峰(北京中学校长)

无论教育如何改革,无论考试如何改革,教育一定要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教育改革一定要遵循规律,不偏不倚,要在教育的一些基本命题上进行多思考、多探索。

首先是以德为先。这是重中之重。关键是如何落实?我的理解一定要在文化引领的基础上,让学生过上真实的生活。过什么样的生活,就是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让学生理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就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校园中过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生活。

第二个是全面发展。解决全面发展的问题,很重要的一点,我们要在基础教育阶段淡化急功近利。把很多需要打牢的基础,扎扎实实地让学生打牢。

比如,身体素质,北京中学每周开五节体育课,每节体育课一小时,每周规定跑步15公里。再如,听说读写研等基本能力,要扎扎实实地训练好,不求表面花哨,多关注实际积累与获得。

第三个是因材施教。这是个非常难的教育话题,我们需要努力去突破。尤其是要借助移动互联时代的各种技术力量,去解放学生学习的节奏、方式、空间、内容与资源,解决教育实际中大量存在的学习“被动”与“等待”现象,让学生能够更加个性化地学习。

最后一点是知行合一。一方面要解决深度学习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整体的学习、融通的学习、体验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另一方面,要丰富学生的阅历,将学生带入真实的问题情境之中,让学生在丰富阅历的基础上,学会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提升解决问题能力与创新能力,并逐步拥有大爱大德大情怀。

考试改革体现教育价值提升,应强化能力和素质培养

李明新(北京小学校长)

中高考改革背景下育人模式的变革,最终还是要落到如何提升教育价值的问题上。辩证地看,教育既是为了孩子的现在,也是为了孩子的未来,要把现在和未来统一起来。眼下,教育价值的提升体现三个方面:

第一,教育从关注分数到关注育人,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无论中高考改革的实践中有什么样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这些实践是否有利于我们摆脱应试教育,关注人格的全面发展,这一点体现了教育价值的真正提升。

第二,学校教育从关注学段到关注贯通。就学段来说,小学、初中、高中各有各的侧重点,但从中高考的改革来看我们必须要强化贯通、做实学段。比如小学一定要关注孩子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把基础打扎实,为将来各个学段的学习服务。

第三,从关注共性到关注个性。到了初中阶段,要让孩子随着年龄增长逐渐释放潜能。小学或初中阶段,有的孩子同时对物理、化学、绘画都有兴趣,也都有自己的付出和潜能,那就都要保护,并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

到高中阶段则要进一步要突出所长。中高考改革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孩子热爱某个专业,从而在这个专业领域进一步发展。

我认为需要强化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一是要强化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强化能力的过程中不是通过死记硬背和重复的实践劳动获得,而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思维。二是要强化阅读,这一点要落到培养习惯上。

比如孩子在阅读过程中思考的习惯、在阅读中联系生活的习惯等等,这些习惯的培养才是关键,而不应简单地扩大阅读量。量是基础,质是目标。三是强化素质培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要从第一节课开始,靠平时积累,不能速成。

做好立德树人工作,学生现在与未来都受益

吴甡(广渠门教育集团校长)

无论是新中考还是新高考改革,都是处于新时代背景下,都要思考并回答“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在新时代下,在新的中高考中,立德树人一定是重要的考核点,也是学生分数的主要来源。

所以如果哪个学校能把立德树人抓好了,学生分数一定能够提升。着眼未来,教育不能培养一批做假货的人,不能培养一批没有医德的医生,而是要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为强化立德树人,北京市已经成立了学校德育研究会。

那么立德树人应该怎么做?立德树人就是要做好三件事:种好主干、深耕土壤、修剪枝叶。主干是课程,课程是孩子在学校天天吸取的养分,课程构建好了,生命自然美。要想办法把国家课程校本化,每一节课都挖掘立德树人的内涵。

所谓深耕土壤就是要树立正向的教师文化。生命影响生命,什么老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除此之外,深耕土壤也要做好家庭教育。学校在新时代下就得有家庭教育服务,实事求是地解决家庭中的教育问题。而所谓的枝叶就是得有多元文化,就是做好综合社会实践。

我认为立德树人做得怎么样是检验一个学校整体工作的根本标准。习近平主席为什么要接见思政课老师?因为现在在中小学受教育的这代人,他们将是2035年的主力军。作为思政老师担当着重要的历史责任,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对立德树人心中有担当,行动上才会具有使命感。

今后的中考、高考,立德树人将是“真金白银”。广渠门教育集团提出的口号最基础、最简单——好人好学校,就是希望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做个好人,这是教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根本要求。

声明:本文来源于现代教育报,由北京中考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BJ_zkao)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总分670!统一考试统一命题!2024北京中考政策分值详情

这3类学生不得录取!2024年北京中考对不予录取考生的规定来了!

2024北京中考时间确定!6月24日-26日开考

2024年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自主招生简章来了!

2024年理工附中通州校区科技节开始预约了!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教育模式现代教育报优质教育协同发展论坛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