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考在线

登录 | 注册

初中语文说明文6大考点总结,看过不信你还拿不了高分!

2020-03-16 12:54|编辑: 黄老师|阅读: 450

摘要

北京中考在线团队收集整理了有关说明文的6大考点内容,分享给各位考生!

说明文是中考阅读题里面的常考文体,下面汇总了说明文的相关知识点,帮助同学们全面了解说明文,考试时才能得心应手!

1、定义:

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介绍事物或事理为主要内容。如科普读物、科学小品、解说词、说明书等均属于说明文范畴。

2、分类:

a. 根据说明对象不同,可分为事理说明文和事物说明文;

b. 根据语言风格可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如:《苏州园林》是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为苏州园林。《看云识天气》是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为怎样通过云朵变化预测天气变化原理。

3、说明顺序:

a. 时间顺序,即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描述事物发展过程。如从早到晚,从春天到冬天,从古到今等;

b. 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多用在相对静止的事物,如《苏州园林》。空间顺序多为从近到远,从高到低,从左到右等;

c.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内部联系来进行说明。逻辑顺序种类较多,如从主要到次要,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局部等。

注:一篇说明文,不是只能有一种说明顺序,如课文《中国石拱桥》,既有时间顺序(按照桥梁建成年代分为说明了旅人桥282年—赵州桥605年—卢沟桥1189年—长虹大桥1961年),也有逻辑顺序,从一般到个别(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答题是根据不同题目要求和不同段落针对性作答。

4、说明结构:

常见的说明文结构模式有以下两种:

a. 总分式,包括“总—分—总”、“总—分”、“分—总”。事物说明文多采用这种结构;

b. 递进式,按照发展规律或逻辑关系,层层递进,不断深化。事理说明文多采用这种结构。

5、说明方法: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以下几种: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下定义、引资料等(高频考点,4年3考,3分)。

a. 举例子,举出经典事例来进行说明。化抽象为具体,化陌生为形象。文章中多出现:例如、比如、据说、譬如等。《中国石拱桥》中举赵州桥、卢沟桥的例子来说明石拱桥的特点。

b. 列数字,用准确的数据来突出事物特征。文中多出现数词,确数或约数。《中国石拱桥》中赵州桥全长50.82米;《苏州园林》中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

c. 作比较,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或相关事物来进行比较,从而突出事物特点。文章中多出现“也”、“较”、“相对于”等字词。《苏州园林》中将苏州园林和北京的园林进行比较说明。

d. 打比方,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来说明,增加文章的生动性。文中多出现“像”“仿佛”等字词。如《看云识天气》中把云的形态比作成羽毛、王群、鱼鳞等。

e. 下定义,运用简洁明确的语言揭示出事物的本质特点。是一个科学、完整的判断句。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f. 作诠释,对事物或事理某些性质或特点作分析说明。如《中国石拱桥》中介绍大拱肩上的两个小拱时,诠释了这样设计的作用。

g. 引资料,引用有关资料作为说明的依据或内容,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如名人名言、诗句、俗语民谣、谚语等。

注:部分考生易将列数字写成“例数字”,将举例子写成“举列子”。错字轻则将说明方法的1分扣掉,重则整道题3分都没有了。

区分“下定义”和“作诠释”不少学生易将两者弄混淆,抓住最关键点:下定义说明对象和说明内容可以交换位置,没有影响,即A是B,B是A,而作诠释则不能。

6、语言特点:

多考查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a. 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科学性、严谨性多体现在用词上,如表示程度、范围等恰如其分的词,“往往”、“尝尝”、“有时”、“一般情况下”、“大约”、“可能”等。

题型1:加点字有什么作用?

题型2:加点字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答题模板:(不能删去),解释加点字意思,结合文章说明作用,(如果删去则不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严谨性。

b. 生动性:运用修辞手法,引用生动有趣的故事等写作方法。如课文《看云识天气》。答题时注意万能钥匙“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往往都值1分。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由北京中考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BJ_zkao)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进行删除。

初中7-9年级语文课本文学常识汇总!赶紧收藏!

中小学作文常用的270个成语,考生必看!

18类语文作文开头与结尾的优美段落,条条干货赶紧收藏!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常考表现手法汇总,初中生必看!

读《唐诗三百首》,你一定要背下这100句千古名句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中考语文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