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考在线

登录 | 注册

2020中考语文作文素材: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0-05-07 14:58|编辑: 魏老师|阅读: 5038

摘要

语文作文得高分的技巧就是平常素材积累,北京中考在线整理:2020中考语文作文素材:人类命运共同体,分享给大家。

如果让你写一篇关于人类与命运的作文,你会如何写呢?北京中考在线整理:2020中考语文作文素材:人类命运共同体,分享给大家。

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典型素材”“相关报道”中的材料,请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典型素材】

疫情下的人类温情:“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张琰

大概在一千三百年前,崇敬佛法的日本长屋王造了千件袈裟,布施给唐朝众僧。袈裟上绣着四句偈语:“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后来,鉴真和尚听闻此偈,很受触动,决定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这件事记述在《唐大和上东征传》里,原文是这样的:

“日本国长屋王崇敬佛法,造千袈裟,来施此国大德众僧,其袈裟缘上绣着四句曰:‘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以此思量,诚是佛法兴隆,有缘之国也。今我同法众中,谁有应此远请,向日本国传法者乎?”

日本长屋王往唐朝运袈裟是否真有其事,尚待考证,但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日本往中国运口罩却真实感动着我们。前两天,日本汉语水平考试事务所捐赠给湖北20000个口罩和一批红外体温计,物资外包装的标签上写着八个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我们不在同一个地方,未享同一片山川。但当我们抬头时,看到的是同一轮明月。

我们不见彼此,但我们心意相通。

一千年前,这心意是佛法的博爱宽广。一千年后,这心意是人类之间的惺惺相惜。

中国和日本同在汉字文化圈,寥寥几个汉字就足以传递力量。这次日本义援中国的防疫物资,有的包装箱上还写着“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相比“山川风月”的温暖,这八个字更加激昂滚烫——病毒大军来袭,人类命运与共,岂曰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共同捍卫我们生存的领地!

在中国人辛苦抗“疫”的这些天,世界很多国家和人民都和我们站在一起。当地时间1月23日,伊朗外长在社交媒体上鼓励中国抗击疫情,成为全球第一个公开声援中国的外长,紧随而来的是伊朗的援助医疗物资。韩国、英国、法国、土耳其、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匈牙利、白俄罗斯、印尼等多国向中国捐助的防疫物资纷纷运抵中国。2月5日,俄罗斯的硬核支援也到了——伊尔-76军用运输机抵达武汉,机上载有包括医疗设备等在内的人道主义救援物资,飞机上的5名俄罗斯医疗防疫专家将同中国专家合作研制疫苗。

同时,鼓励、肯定的声音不绝于耳,让这个街道空旷的鼠年春节,并不寂寥孤单。

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出的力量。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互相依存、休戚以共,必须共同应对风险挑战。在疫情这个人类的共同大敌面前,谁也不可能独善其身,若此时趁人之危、落井下石,岂不是和病毒站在一条战线?尽快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是世界的共同目标,大家团结合作、携手应对,才是对自己、对全人类命运负责任的表现。

美国科普作家卡尔·齐默的书《病毒星球》有一个新颖说法:早在人类出现之前,病毒就占领了这颗星球,历经高温、酷寒或干旱,到现在病毒仍然无处不在,人类生活在一个名副其实的“病毒星球”。但我们想说的是,这座星球,也是人类的星球,人类不会败给病毒。只要人类站在一起,与子同袍,与子偕行。

病毒无情人有情。疫情是一时的,友情是长久的。朋友送我们“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我们也送朋友一句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020-02-05)

【相关报道】

“当前人类最需要的是团结”

(本报记者李嘉宝)当前,中国正全力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国际社会纷纷力挺中国。然而就在中国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美国和西方的某些政客及媒体对疫情作出过激反应,不断制造和散布恐慌,甚至抛出极端言论,引发国际舆论的广泛批评。

“我们需要事实,不需要恐慌;我们需要科学,不需要谎言;我们需要团结,不需要污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说出了国际社会的共同心声。

“过激反应不科学也无益”

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声明不建议其他国家对中国采取旅行或贸易禁令。次日,美国即宣布最严厉的赴华旅行禁令,过去14天内到过中国的外国人都被禁止入境。澳大利亚紧随美国,宣布对近日内曾到过中国的非本国公民关闭边界。不仅如此,在美国国土安全部官员认为疫情“对美国公众的总体风险尚低”的情况下,美国还第一个从武汉撤出领馆人员,第一个提出撤出其使馆部分人员,第一个宣布对中国公民入境采取全面限制措施。对此,美国国内学者普遍以“过度反应”“过激反应”定义这一举动。

“美国对华采取限制措施恰恰是世卫组织反对的事情。我们正从过度自信滑向恐慌和过度反应。”美国乔治城大学全球健康法专家劳伦斯·戈斯廷对美媒BuzzFeed表示。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紧急救护研究办公室主任杰里米·布朗提醒美国公众,“反应过度的坏处可能跟反应不足一样大”。

美国《洛杉矶时报》发表布朗大学人类学助理教授凯瑟琳·梅森的评论文章指出,“目前一些国家禁止旅行或贸易的做法,是对疫情作出的过激反应。过度应对措施无法遏制疫情的扩散,还将给全球经济造成巨大损失。”

美国《华盛顿邮报》刊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彭博公共卫生学院卫生安全中心流行病学家詹妮弗·诺佐的文章称,中国是关键药品和个人防护装备的重要生产国,在应对疫情的过程中与中国保持积极接触,才是理性做法。

美国公共卫生协会执行理事乔治·本杰明直言不讳地指出,从实际风险讲,枪支滥用、美国本土麻疹疫情,这两个任何一个都比新型冠状病毒更危险。

美国马里兰大学国际卫生合作问题研究专家凯瑟琳·沃什诺普担心,当疫情暴发时,采取边境限制措施削弱了世卫组织的权威。此举“只是迎合舆论的、政治层面可见的一种政策,破坏了应对此类疫情需要的合作方式”。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作为一个医疗水平高、防疫能力强的发达国家,美国率先对中国疫情作出过激反应,采取过度应对措施,与世卫组织的建议相违背,这是“美国优先”政策理念的又一体现。

“美国政府的过激做法,实际上加剧了美国国内和国际社会的恐慌,不利于国际社会团结,与科学抗击疫情的目标背道而驰。”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向本报记者指出。

“疫情不能成为排外借口”

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1月30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访英期间再次提及“中国威胁论”,抛出“担心中国的制度”“共产党是核心威胁”等言论。同日,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在接受福克斯电视台专访时称,中国的疫情“有助于制造业回流美国”。此前,美国参议员科顿甚至呼吁白宫“禁飞一切来往中国的民航班机”。这些不合时宜的杂音,引发美国国内及国际舆论的严厉驳斥。

“中国的疫情对美国没有好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说,罗斯显然不明白,现代制造业不再是不同国家工业部门间的“直接竞争”,如今大量进口商品都是“中间产品”。在一个全球价值链世界里,任何干扰进口的东西,无论是关税还是病毒,都会增加生产成本。《纽约时报》则谴责罗斯的言论是“对一个处于危机中国家的麻木不仁”。

美国《赫芬顿邮报》呼吁美国公众不要相信科顿的话,称其在“散布虚假消息和恐慌情绪”。该报还不无讽刺地指出,“科顿的言论没有医学专业根据,倒是与他反中国的一贯立场相一致。他对中国的批判走入极端,变成了对中国政府毫无依据的指控”。

与此同时,个别西方媒体以“黄色警报”“中国病毒”等为题大做文章,少数国家和地区还出现了针对华人乃至亚裔群体的种族歧视现象。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感叹:“带来伤害的并非只是疾病。”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呼吁,现在并非是“中国与世界的抗争”,而是“人类与冠状病毒的抗争”。

美国《芝加哥论坛报》刊文称,疫情当前,歧视、偏激言论数量激增。但疫情不能成为产生排外情绪的借口,危机不能泯灭人性。正如美国免疫和呼吸系统疾病中心主任南希·梅索尼耶所言:“不要让恐慌支配你的行动。不要因族裔来推定一个人是否感染了病毒。”

“信息分享透明高效,防控机制坚决有力,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共同应对——中国在疫情防控中为国际公共卫生事业作出巨大贡献。”陈东晓指出,某些西方政客的极端言论不仅缺乏经济全球化的常识,也是对中国抗击疫情能力及社会韧性的误判,更反映了他们惯有的“零和博弈”思维及“落井下石”的阴暗心理。

德国联邦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协会主席米夏埃尔·舒曼表示,正是中国人民承受着最沉重的负担,正是中国作出的牺牲和承诺,才避免了疫情在全球以更快的速度传播。他们应当获得我们的尊重和支持。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援引亚洲地缘政治学者诺恩的观点表示,某些西方媒体出于政治目的故意散布恐慌,夸大其词。可以多观察世卫组织的说法——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应对这场疫情,为世界树立了应对疫情的新标杆。“比疫情更危险的,是恐惧和仇恨,这才是我们面临的‘病毒’”。

“疫情是我们共同的挑战”

面对疫情,众多国际政要及友好人士声援中国,众多国家和国际组织、民间组织或个人正积极筹措、运送医疗防疫物资到中国。正如“德国之声”网站所说,“疫情当前,人类最需要的是团结”。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近日呼吁,国际社会应团结一致,对中国及其他可能受到疫情影响的国家表达强烈支持,避免无辜人群和疫情受害者被污名化。

巴西总统博索纳罗在社交平台上声援中国抗击疫情的努力,称“疫情是我们共同的挑战,在这场战斗中巴西与中国团结一致”。据韩联社报道,韩国总统文在寅表示,韩中互为友好邻邦,中国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韩国将不遗余力地提供支援和配合,与中国携手抗击疫情,共克时艰,推动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

据法新社报道,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呼吁该国公民,面对新型冠状病毒危机要团结一致,并提醒警惕针对加拿大华人的任何歧视。伊朗外长扎里夫在社交平台上援引中国古语“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称“伊朗始终与中国站在一起”。意大利总理孔特表示,“意大利境内任何人都别想利用疫情诉诸歧视甚至暴力,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巴基斯坦驻华大使哈什米近日重申了不因疫情从中国撤侨的决定,并称赞中国拥有治疗这种疾病最好的医疗设施。

“抗击疫情是当前国际社会的共同任务和挑战。中国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采取了高强度措施,为此承担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牺牲,目的是为了防止疫情向他国蔓延的可能。国际社会高度肯定中国政府的举措,并积极向中方伸出援手,体现了共克时艰的人道主义精神。”陈东晓说。

福克斯新闻援引学者观点指出,要防止疫情扩散,除加强监控、普及疫情和防护知识以外,最重要是配合中国政府并加强与其他相关国家和机构之间的沟通合作,投入更多资源和中国一起对疫情进行研究,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这才是其他国家避免感染入侵的最好方式。

王勇指出,在全球化时代,如何应对传染病等公共卫生危机,考验着国际社会的合作机制和能力。中国提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应对全球性挑战提供了建设性方案。而“某国优先”“以邻为壑”的政策只会给世界带来灾难,导致人类社会的退化。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近日发布的《中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进展与前景》评估报告建议,面对疫情,国际社会为维护共同安全应采取三大联合行动:优化现有疫情信息公开机制、加强国际卫生防疫经验交流、反对歧视疫区和疫区人民。

陈东晓表示,国际社会要践行“同舟共济”的理念,抛弃“零和博弈”的思维;培养民众科学认知、应对疫情,清除谣言滋生和蔓延的土壤;强化国际卫生合作机制及能力建设,尤其对公共卫生防控能力较弱的国家,要加强对其在资金、人力和经验等方面的支持。

(人民日报海外网2020-02-08)

(二) 范文导写

【阅读范文】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哲人隽语,更是时代风尚。

“共生共存,和而不同;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这是中华文化,更是人类智慧。

两河流域的辉煌化作一抹烟云,在历史的天空留下遥远而又凝重的一笔;古埃及文明早已随时光化铅,成为一段饱含沧桑的回忆;古印度文明也像是被蒙上历史的风尘,暗淡了昔日的光芒。唯有华夏文明,与时俱进,历久弥新,不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灿烂辉煌。为什么上下五千年的风霜不但没有侵蚀它、湮没它,却为它添砖加瓦、增光溢彩了呢?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也就是能做到“美美与共”。

中华文明能够一面继承传统,一面推陈出新。它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中不断发展壮大。北魏时孝文帝改革,鲜卑族在华夏文明前选择了交汇融合。蒙古人放弃了中原牧马,却也沿袭了汉人“勤农桑,务耕织”的制度优势。八旗子弟踏破天门豪情万丈,在入主中原后“兴科举,礼孔孟:俨然已是中华文化的继承者与光大者。中华文化总是能以其兼容并包的顽强生命力走过历史的风雨,如大江大河滔滔不绝,渐行渐远渐无穷。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是中华文明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不断进步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内在要求。这种交流从古至今都存在着。

鉴真大师东渡,马可波罗来华,玄奘西天取经,郑和西洋送宝,民族文化的交流与汇合是历史的经验,也是世界的大势。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开始传入中国。那时的神州大地,是儒家和道教的天下,可是佛教并没有因此就被排挤出去,而是在潜移默化中对中华文化起了深远持久的影响。自隋唐开始,佛教经由中国义理的逐步改造,使中国化了的佛教教义,颇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佛、道、儒在碰撞中交融,三教合一,在中华文化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烙印。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文明沟通的桥梁,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渗透。如今“一带一路”倡议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搭建了一个更加巨大的平台,既有利于各国的经济发展,也有利于各族文明在交流中共存,在交流中壮大。2015年9月,新时代领路人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上明确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革命性理念,倡导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2017年3月23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通过决议,载入了新时代领路人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式成为国际人权话语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纵观当今时代,多极化趋势日益深化,单一的文化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无法匹配精彩纷呈的世界,唯有文化共存才是出路。不同文化类型应作为平等的对话伙伴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并在一种友好氛围中逐步消除误解、摒弃成见,韩流也好,日流也罢,“西流”亦可。如果兼容并蓄、运用得当,就一定能够不断提升中华民族自身的文化创新能力,一定能够助力社会主义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共生共存,和而不同,倾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深化全球治理,共建美好未来,这是中华文化新的智慧与更大创造。

【导读评析】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人类各种文明各有千秋,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只有交流互鉴,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

歌以咏志,文以载道。一篇成功的议论文一定要有极其鲜明的见解和主张。本文直面推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鲜明的时代特色,紧扣“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一既定话题的深刻内涵,纵横天下,历揽古今,用丰富的史实与严密的推理不断强化立论的说服力与感染力。直面现实,针对问题,观点鲜明,论证有力,是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的极好范例。

(三)拓展积累

多元时代  合作发展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孤军奋斗者,或许可以走得很快,但是难以走远。合作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而是一加一大于二。在竞争残酷而激烈的市场经济时代,在人与人联系更为紧密的“互联网+”时代,合作共赢不只是个人的选择,更是时代的选择。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没有与世隔绝的孤岛。同为地球村居民,我们一定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多元时代带给我们的是一个更加精彩的世界,也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更加多样化的生活模式。

多元时代,增进了国际间的合作。清王朝的闭关自锁,闭掉了中国向前发展的窗户,锁住了中国与他国交流合作的大门。也正是这段历史,反证了独立发展是不可取的,交流合作才是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全球共同应对,合作是必然选择。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政府以高瞻远瞩的视野,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表现出了应有的大国责任与担当,并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

多元时代,国际合作最需要信任。言而无信,行而不远。如果缺少了真诚与互信,合作便会失去活力。只有彼此将心灵敞开,进行坦诚的交流,用心去聆听对方的声音,合作才能更有活力。新时代的中国,不仅注重汲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与智慧,也愿意尊重文明多样性,分享发展红利,给世界带来机遇、和平与进步。实践必将证明,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携手合作、取长补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文明成果将谱写出中国与世界交流互动的华彩篇章。

多元时代,需要各国在合作时求同存异。在这个多彩缤纷的世界,我们应该树立求同存异的观念,对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现象都要进行客观全面的认识,从而得出辩证统一的思想。中国与美国作为两个超级大国,在很多问题上存在差异性,近年来也是摩擦不断。

可是这些差异并没有影响两国之间正常且友好的交流,求同存异,会让朋友之间少了隔膜,会让国家之间少了纷争,如此我们的世界才会更加美好。

透过历史这面镜子,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因合作而成功的事例。进入新时代,合作共赢更成为大至国家,小至个人想要更好地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多元时代,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往往多于共性,但这不应成为交流合作的障碍。

一个苹果,两个人去分享,便是两人份的味觉体验:一份思想,两个人分享,便是每个人两份思想。多元时代,只有合作发展,才会使世界前景更加明朗。

交流则无敌互鉴则无畏

交流则无敌互鉴则无畏。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

“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世界文明的多姿多彩,离不开文明的交流互鉴。人类发展史充分证明,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强大动力。仅以亚洲来说,世界三大古文明一一华夏文明、印度文明、两河文明皆源于此。从黄河、长江流域到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从印度次大陆到中南半岛,在漫长的历史积淀中,亚洲多姿多彩的文明交相辉映,为人类保存着最久远的文明记忆和波澜壮阔的文明图谱。在开放中交流、在包容中互生、在创新中发展,亚洲文明之花正在世界舞台上绚烂绽放。

“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仅以中国来说,中国既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倡导者,更是身体力行的实践者。公元前100多年,中国就开始开辟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借助古丝绸之路,佛教、阿拉伯数字、各种农作物等就从印度、西域、东南亚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丝绸、瓷器等则传至亚洲各地。打开世界地图,我们可以发现“一带一路”这条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发端于中国。它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带,无论是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从应对金融危机、加快转型升级等方面来看,它都显得至关重要。沿线各国的前途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休戚与共。但要真正实现“一带一路”的畅通,就必须做到各国文明交流互鉴,一起推动时代的进步。

“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要密切政治经济联系,也要通过文明交流互鉴“让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交相辉映,编织出斑斓绚丽的图画,共同消除现实生活中的文化壁垒:当今世界,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依然盛行,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成为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同文明之间存在偏见与隔阂。因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需要经贸联通,也需要文化融通,“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进而实现人心相通。

透过历史长镜头端详,有交流互鉴才有今日人类文明的繁荣多彩。古丝绸之路帆影幢幢、驼铃声声,书写出文明交流、文明共存的典范,印证了互学互鉴、取长补短的可贵价值。

我深信,文明交流互鉴,必将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文明交流互鉴,更将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国与国之间,交流则无敌,互鉴则无畏。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由北京中考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BJ_zkao)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进行删除。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2020中考语文作文2020中考语文作文素材

历史备考:中国近代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及影响2024-03-27

2024北京中考西城区高中学校名单!各校招多少人?2024-03-27

2024北方工业大学校园开放日时间定了!附预约入口!2024-03-27

2024年在京综合评价招生学校有哪些?报考要关注哪些细节?2024-03-27

2024北京外国语大学一带一路外语专业综合评价招生简章发布!2024-03-27

没有更多了

  • 2024北京中考

  • 北京中考体检

  • 2024北京初三一模

  • 2024中考特长生

  • 中考分数线

  • 中考志愿填报

  • 2024校额到校

  • 市级统筹

  • 自主招生

  • 一分一段表

  • 招生计划

    招生计划

  • 录取分数

    录取分数

  • 志愿填报

    志愿填报

  • 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

  • 中学库

    中学库

  • 试题库

    试题库

长按保存二维码↓微信扫一扫加关注哦↓

太星初升高

BJ_zkao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