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理卫生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心理学院联合设立的“空间与数学学习困难门诊”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社会各界对儿童学习问题的重视,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来审视和解决学习困难问题。
在此之前,北京儿童医院已经开设了“拒绝上学门诊”,同样引发了热议。此外,多地医院也相继设立了“学习困难门诊”,为面临学习困境的孩子提供了专业的帮助。然而,成绩不好是否就等于学习困难?学习困难真能治好吗?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家长和孩子。
“空间与数学学习困难门诊”的专家指出,该门诊并非专门帮助孩子提升数学成绩的机构,而是针对存在明显空间感和数学计算、想象困难问题的孩子进行专业评估和个性化干预的场所。这些孩子可能表现为数感差、数学记忆困难、推理能力不足或视觉空间问题等方面。通过详细的问诊和评估,专家能够确定孩子是否存在学习困难,并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学习困难的治疗目标并非将孩子变成“学霸”,而是帮助他们与自己相比取得进步。因此,在治疗上应更多地关注个体进步而非追求相对成绩的飞跃。医生会对患儿进行神经心理评估、行为观察及发育史调查,寻找可能的神经发育障碍、情绪问题或其他潜在的疾病,并通过药物治疗、行为干预、认知训练和家长教育等手段,帮助孩子逐步改善学习状况。
值得注意的是,学习困难并不等于学习障碍。学习障碍是一种临床医学意义上的“病症”,而学习困难则主要表现为儿童在特定学习领域中表现出持续性、显著的学习障碍。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成绩不好的孩子归为学习困难者,更不能将学习成绩不佳归咎于孩子的“懒惰”或“不努力”。
实际上,多数情况下,需要“治疗”的是家长而非孩子。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孩子的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学习动机、人际关系、家庭和学校环境等多个方面。一些孩子的表现,如沉迷游戏、厌学、焦虑等,可能只是家庭问题的反映。因此,家长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沟通方式以及家庭关系等方面,为孩子创造更友好的成长环境。
此外,师生、亲子间也需要在期待上达成一致。面对同样的客观成绩,不同人的主观判断结果很可能是不同的。因此,只有在师生、亲子关系上达成协调一致的前提下,其他人的资源才可能为学生所用,才具备助力孩子提升成绩的可能性。家长和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有效认知加工与知识应用能力,避免给学生带来过多的情感压力,同时也不应忽视学生的差异性,不因一时的成绩波动就丧失对其长久发展的信心。
总之,学习困难门诊的设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但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我们应该将其视为一个支撑点,引导我们去探索更多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家长、教师和社会各界也应该共同努力,为孩子创造更友好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