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教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北京市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工作方案》,旨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北京市教育领域的创新发展。该方案提出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和一系列主要任务,旨在构建具有北京特色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创新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根据方案,到2025年,北京市将基本建成并逐步开放使用人工智能赋能学生学习与发展、教师教学方式变革、学生身心健康、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育治理模式创新等5类典型示范应用项目场景。同时,将打造100所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标杆学校,并在全市大中小学普遍开展人工智能场景应用,进一步增强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力度。
为实现这一目标,方案提出了多项主要任务。其中,建设“人工智能+教育”示范应用基地是重中之重。北京市将聚焦学情诊断分析、家校社协同育人、学生身心健康、综合素质评价、教师研修备课、教育现代化治理等关键业务,形成一批教育垂直领域的专用大模型,并衍生更多典型应用场景。这将有助于加快布局具有时代特征、北京特色、教育特点的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支撑创新人才培养。
此外,构建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数据集和搭建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测试场也是方案的重要任务之一。北京市将围绕“五育并举”提取具有育人特色的知识体系、专业术语、算法规则和表达逻辑,建立大模型预训练“沙盒”,支持大模型企业、科研机构在安全区域内开展语料训练。同时,将围绕人工智能伦理风险、数据安全风险、教学场景符合性、教育科学性和严谨性等方面,模拟真实场景开展测评,形成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智能教育通用评价标准。
在人工智能赋能学生学习与发展方面,方案提出面向全市大中小学推广AI学伴和AI导学应用,提供定制化的学习建议和反馈,以及个性化学习路径和适切性数字资源。这将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体验,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同时,方案还强调人工智能在赋能教学方式变革、学生身心健康、家校社协同育人以及教育治理模式创新等方面的作用。
在推进学生人工智能教育方面,方案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特点,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小学阶段重在启蒙学生人工智能思维,初步具备人工智能素养和社会责任;初中阶段能够利用人工智能赋能自身学习和生活;高中阶段进一步强化人工智能应用基本能力;在高等教育阶段,开发北京市人工智能通识类课程体系。
最后,方案还强调了提升教师人工智能素养的重要性。北京市将采取市级全员通识培训、区级种子教师培训和校本实践实训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形成市、区、校三级培训联动开展。这将有助于广大干部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拥抱人工智能,为北京市教育领域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总之,《北京市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工作方案》的发布,标志着北京市在推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未来,随着各项任务的逐步落实和推进,相信北京市将打造出更加具有创新力和竞争力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为培养更多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创新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