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青少年创新学院通州分院正式成立,标志着通州区在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贯通培养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该分院的成立,旨在通过构建科教融汇、实践与教学融合的教育教学创新平台,推动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通州区教委相关负责人指出,创新人才培养并非针对少数学生或进行“掐尖”选拔,而是致力于提升整体办学水平,聚集特色资源,促进教育的全面优质发展。为此,通州区将在课程供给、动态评价、多元化个性化发展通道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坚实保障。
在具体实施上,通州区将打造“1+4+N+X”培养集群。其中,“1”指的是通州分院,“4”是该分院内置的数理、科技、人文、艺体四个创新中心,“N”是分批建设的区级培养基地,“X”则是加入通州区创新人才储备培养的中小学校。这一培养集群的构建,将形成多通道、长链条的创新人才成长路径。
值得一提的是,多家高新技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博物馆等已成为通州区首批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这些基地将与通州分院紧密合作,共同开发分层分类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学习机会。例如,通州分院将提供“尖优挑战类课程”,培养基地则负责开发跨学段的“拓展提升类课程”,学校基地则借助区内学生培养项目如“钱学森班”“李四光班”等资源,开展校际联合培养。
未来,通州区将进一步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的合作,建立创新实践体验中心,探索大中小长链条贯通式培养模式。同时,通州区还将储备各领域专家导师库,为在某些领域有突出才能潜质和天赋的学生配备导师,设计专业化和定制化的活动体系,助力他们实现个人潜能的最大化。
事实上,北京市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早已有之。从2008年成立“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到2012年下发《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项目管理办法》,再到2023年成立北京青少年创新学院,北京市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如今,朝阳、东城、海淀、房山、怀柔等区也已相继成立青少年创新学院分院,并选定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校,共同推动北京市创新人才培养事业的发展。
可以预见,随着通州区青少年创新学院分院的深入运行和不断完善,通州区将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副中心模式,为北京市乃至全国的创新人才培养事业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