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针对北京市中小学生可能面临的心理困扰,北京市教委正积极采取行动,力求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近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李奕在“市民对话一把手 提案办理面对面”访谈节目中,详细阐述了市教委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方面的思路和举措。
李奕主任强调,在基础教育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放在“治未病”上,即预防心理问题的出现,并着力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他指出,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不仅要能承受学业的压力,还要具备将来步入社会、担当重任的能力。因此,从基础教育早期开始,就要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有利于其健康成长的生态,这个生态并非无压力的“躺平”环境,而是包含一定压力、旨在培养合格建设者的教育环境。
为了改善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北京市教委已经推出了一系列举措。例如,优化课间时长,确保学生有更加从容的课间时间,引导他们走出教室、享受户外阳光,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李奕主任特别提到,课间时间的延长和结构性调整,是为了让孩子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能够得到精神上的放松和调整。他鼓励孩子们在课间大声表达、互相交流,通过互动和玩耍来释放压力、增进友谊。
此外,北京市教委还启动了“健康一起来”阳光体育运动计划,通过全员参与、打造“能出汗的体育课堂”和增加对抗性体育项目的设计等方式,促进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李奕主任表示,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孩子们在运动中可以克服“想赢怕输”的心理,释放自我。
在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同时,市教委也重视孩子周边的环境,特别是教师的心理压力。李奕主任指出,教育政策和学校管理可能会给教师带来工作压力,这些压力有可能传递到孩子身上。因此,市教委正在调研如何调整教育管理和评价指标,为教师减轻负担。同时,市教委还积极与家长协同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为了加强心理健康工作队伍建设,市教委提出了三个原则:专业化发展、给予更多支持和引导教师向新赛道转变。李奕主任表示,市教委将不断优化考核机制,给予心理健康老师更多支持,并引导他们从传统的筛查和诊断工作向更加精准和科学的方向转变。同时,市教委也鼓励其他学科的教师关注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共同为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展望未来,李奕主任表示,市教委将继续围绕学生的身心健康深化和推进相关工作,特别是在劳动素养的培养方面,将关注孩子们在劳动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设计更多有利于心理交互和抗压能力提升的活动。通过这些努力,市教委旨在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